孙其峰先生是天津美术最强阵容的摆渡人

浏览量:100.0万次 发布时间:2018-05-28 14:45 来源: 作者:

孙其峰先生像 由著名雕塑家景育民教授创作
日前,名为“仰望其峰”的师生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画展在全国美术界引发反响,早在一周前,就有不少外地画家赶赴天津。很少有以“个人及师生”名义的画展在全国美术界有这样的影响力,也罕有哪个“师生展”,可以几乎囊括天津目前在美术界的所有知名国画家。唯有孙其峰。孙其峰,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书法家,全国唯一一位集全国美术终身成就奖、全国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和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于一身的艺术家。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致力于让传统美术对接现代,将天津美院这个美术家的摇篮引到光明之境,孙其峰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摆渡人”。表不离身最爱看人画画以“规律”“勤俭”叮嘱家人事实上,生于1920年的孙其峰今年98岁,但是遵循虚岁与天津生日的老例儿“过九不过十”,今年孙老的生日以百岁计。正月二十,天津美院教授、国画家霍春阳等弟子以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志明等文艺界人士共同为孙其峰庆祝百岁生日,但他本人没能出席,这几乎也成为这几年来的常例,由于身体原因,孙其峰常年住在医院,由专人和家人照料。每天七点吃早餐,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吃午饭,六点晚饭过后就准备休息,十分规律。孙女孙瑜告诉记者:“爷爷现在依然是手表不离身,约定的时间分毫不会错。”由于年岁大了,情绪易激动,虽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拜访者络绎不绝,但是家人基本都是婉拒。不比尚可挥毫的前些年,如今,孙其峰常常一边思量一边用手空画,周围人都知道,即便不再执笔,但对艺术的想象他从未停止。如今,虽然已近百岁高龄,他依旧每天用铅笔写日记,简短却从未间断。孙其峰对看护者也有“要求”,就是让他们在看护之余写字或者画画,他看着别人在动笔,就感到安心。早几年,如果不带画来看他,他都没有话说,但凡带画,必定点评鼓励。一生崇尚节俭的他如今依旧,一张面巾纸被他剪成四张,咳痰一次仅用其一,早几年尚能研磨时,他还不忘存留洗砚水。而“规律”“画画”“勤俭”也是他给家人最多的叮咛。70多年前的文艺“北漂”“艺专”生涯终生受用 。
1920年3月10日,孙其峰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石对头村,祖父从教,父亲从商,但都对书画痴迷。孙其峰5岁临池,以舅父王友石为榜样,当时王友石与齐白石并称为北京二石。如今,在孙家祖宅的影壁墙上,还留有孙其峰儿时画的山水和花鸟。在当地,孙家家境殷实,长子孙长康8个月时曾被山匪绑架,被勒索要100块现大洋。舒适的生活但狭隘的眼界令孙其峰不甘。1941年,22岁的孙其峰只身进京投奔舅父,白天在布匹庄“正源兴”当学徒干着扫地、打杂的活儿,晚上自学文史书画课,勤苦练画。据孙长康回忆,当年掌柜的公子叫张善富,上世纪50年代还曾往天津寄画,当年清苦“北漂”的孙其峰与这个少爷一同学画,同时也解决了纸墨来源。1944年秋,孙其峰考入北平国立艺专,作为中央美院的前身,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文化阵地。孙其峰先后师从吴佩衡、吴镜汀学习山水画,与汪慎生、溥松窗学习花鸟画,与金禹民学习书法篆刻,加之徐悲鸿注重造型和关注现实,为他打下了注重写实和造型的基石。在此期间,他还得到黄宾虹、罗复戡、寿石工、秦仲文、李可染、李智超心传面授。“中西之辩”夹缝中兼收并蓄为天津引进美术最强阵容中西之辩几乎是孙其峰一生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成就了他。1947年,北平国立艺专爆发了轰动美术界的“三教授罢教”事件,李智超反对徐悲鸿用改革中国画中去除临摹古画等传统的做法,与秦仲文、陈缘督一起罢课,齐被开除。之后,传统国画教育的地位经历漫长的蛰伏期,在历经起伏后的八十年代85思潮时,再一次面临“反传统”的拷问。孙其峰曾用一个枣核表明自己一贯的态度,如果枣核中有一条线,上西下中,他宁愿做那一条线:“在斗争夹缝中,两边都吸收,谁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就学谁。古人讲应物象形,告诉我们中国也是有写生的,同时也不放弃中法心源。”这不仅仅解释了他在花鸟艺术上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成为他美术教育的重要原则。
1952年,33岁的孙其峰调入河北师范美术学院(天津美院前身)美术系任教,1957年,他担任绘画系副主任,为了壮大中国画的教学队伍,陆续调入和聘请了津京两地的大批知名画家来校执教,如李鹤筹、溥雪斋、秦仲文、李苦禅、吴镜汀、李智超、陈缘督、蒋兆和、刘君礼、叶浅予、吴光宇、刘凌沧、李昆璞、王颂余、凌成竹、溥松窗、张其翼、萧朗、溥佐、李斛、孙克纲等人,这样的教师名单不仅仅在天津,即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都可谓振聋发聩、首屈一指。这无疑为天津美院中国画系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名单中包括当年被徐悲鸿罢职的三教授,这点上孙其峰对老师可谓“尊重但不盲从”。为美院购得“镇院之宝”构建完整教学体系国画家、长子孙长康回忆父亲刚到天津时的情况:“当时美院除了油画,绘画系只有王麦秆在教版画,没有中国画。”他还记得父亲课余画了一幅很好的国画,“两只鹰,后面一个月亮”,但后来遗失了。除了没有老师,学生也无画可看,孙其峰就亲自走访,购买书画。孙长康告诉记者:“我父亲为美院图书馆购买了一套《南画大成》,是日本出版的,一共十三本线装书,一套高达一米多,特别稀有。而如今美院的镇院之宝清代袁江的《耕牛图》,就是父亲在三马路花了四十块钱收回来的。他还用150元请王雪涛画了册页。”只为让学生们看到更多“好东西”。孙其峰不仅仅引进人才,更重视构建教学体系。他自己写出《花鸟问答》,也让优秀教师都要“立言”,就连不善言辞的美术家张其翼也口述整理出了《我怎么样画花鸟》,出版了大量重要教材。上世纪60年代,他编绘的《百鸟画谱》《孔雀花谱》《鸟谱》《动物纹样》等画册深受各地工艺设计师好评,很难想象,在那个时代,全国各地的床单、被罩上的纹样都是出自大师之手。天津美术学院、国画家刘文生回忆:“在当年,中国画教学资料少得可怜,连《芥子园花圃》都难寻,孙先生一直没有放下研究,当时一出来就在全国被抢疯了。”70年代中期,孙其峰重新组建中青年教师队伍,让白庚延师从王颂余学习、杨德书师从刘凌沧等,让艺术上有特色的老先生传帮带,在还没有研究生的年代里,孙其峰最早构建出这样的教育雏形。以身作则诠释“有教无类”用传统艺术统一人品和画品“不管你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只要你愿意学他就愿意教,他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天津美院教授、艺术家阎秉会这样表示:“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只要你喜欢画画,他就会给你鼓励。”
孙瑜介绍:“早年给爷爷做饭的来自河南的一个打工少年,后来上了美院,出了书。如今还在照顾他的小李,从没有基础到如今一手好篆书、好篆刻。开车的小郝如今跟随三叔继续学习画画。爷爷早晨遛早,有人来请教,住在医院,也有护士来求教,他都不会拒绝,认真指导。他的感染力影响着每一个人,他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让身边每一个人爱上画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史论家郎绍君说:“孙先生第一重要是在教学上,他特别热爱教育事业,他对待学生的热情比他画画的热情还要高。”霍春阳回忆:“即使是小学生的来信,孙先生都会认真回复,亲自动手画范画、改画。”1977年他与孙其峰共同创作的《山花烂漫》让两人声蜚海内,老师将他的名字写在前面,霍春阳回忆说这让自己“一步登天”。
孙长康回忆父亲常给自己讲的年轻时经历的一次尴尬事件,孙其峰读书时曾在一场萧谦中的展览中妄加评论,说画者不会勾云勾水,最后才知道萧谦中一直在身后,他脸红道歉。后来他总是说:“萧谦中是勾云、勾水最好的。”借此警示子辈、弟子都要低调谦逊,不能趾高气扬。霍春阳认为,面对当今美术教学上的问题,孙先生从来没有离开用传统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道路,这是很有意义的。最大的奉献是怎样让我们走传统的道路,把人品和画品统一起来的道路。几十年来,在孙其峰的不断推动下,一整套科学、完备并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与理念落地生根,他积极倡导教研室和导师制,鼓励师生深入生活、活跃创作,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睿智而宽容的品格也发扬在未来的美术教育事业上。

 

来源:大家书画艺术